屏東美術館將於102年元月十二日以嶄新風采亮相,隆重推出兩大特別企劃展, 一、二樓將分別展出「在地與他方的力量—臺灣當代藝術的感性座標與路徑」及 「記憶與想像—人和土地紋理的連結」,邀集臺灣當代藝術大師及屏東在地具代表性的藝術家們匯聚在南方,呈現多元領域的創作菁華,掀起屏東藝文活動的高潮,開啟屏東美術館的新氣象。 屏東市長葉壽山保留市公所舊址改造成專業美術館,希望透過這個具有城市地標的文化平台,達到藝術扎根、推廣美學的目標,也期盼以文化藝術的「軟實力」來創造屏東「健康城市」新魅力,更要屏東市民保共同的記憶,他盛情邀請屏東鄉親及各界人士共同趕赴這場精彩的藝術盛會,一起走進屏東美術館來感受這股南台灣的新藝術旋風及視覺饗宴。 屏美館藝術總監蕭青杉在開館記者會上提出,冀望 將屏美館營造成一座嶄新的南方藝術基地,他以「創意伸展台、感動集散地」為願景,具體規劃「營造、充實、整合、控管及推廣」等營運策略與具體行動,期許屏美館從在地出發、與世界對話,達到「讓世界看見屏東的創意與活力、讓屏東看見世界的脈動與機會」的目標。 屏美館經重新裝修改造後,一樓展覽主題為「在地與他方的力量—臺灣當代藝術的感性座標與路徑」,共邀集三十位在台灣當代藝術領域卓然有成的創作者共同參與,包括:倪再沁、陳水財、張新丕、盧明德、王福東、薛保瑕、曲德益、李俊賢、許自貴、林右正、陳聖頌、楊明迭、李錦明、王俊傑、陳順築、吳天章、楊茂林、莊普、陳慧嶠、李錫奇、董心如、潘娉玉、張乃文、李明道、拉黑子、伊命、姚瑞中、何孟娟、邱建仁、廖震平等藝術家之平面創作、複合媒材、立體雕塑作品,輔以詳細創作論述、文件檔案、影像輸出,完整呈現當代創作者的感性思維。 二樓展覽室以符合在地性格的角度進行策劃,提出「記憶與想像—人和土地紋理的連結」的核心概念,選擇十四位藝術家:莊世和、陳國展、劉安明、卓有瑞、何文杞、鄭勝揚、陳朝平、王國柱、周珠旺、洪天宇、任大賢、吳政璋、蘇育賢、鍾和憲之作品,探詢南台灣地方內部的生活節奏與記憶,讓觀者重新思索逐漸消失及改變中的地方感,並喚起屬於每個人心中的地方記憶與想像。 另外203展覽室定位為「典範藝術家每月一畫展」。在這個小型展覽室中,每月精選一位具有屏東代表性的典範藝術家,展出其特色作品一幅,佐以主題說明,以社會藝術教育的概念呈現屏東美術典範特質。首展推出資深前輩沈國仁老師專題,沈老師出生於一九二四年的屏東市,曾在附小、屏東女中、國立藝專擔任過教職,作品經常以台灣鄉間習見的紅磚民宅和茂密竹林、樹叢為題。在技巧上多採透明畫法,層次豐富而明淨,頗能呈現屏東農村艷陽高照之景致。 元月十二日下午兩點,屏美館將在客家八音的樂聲中揭幕,活動中將舉行紫雲燒大師林昭地捐贈傳統陶藝代表作「開門七件事~米、油、鹽、醬、醋、茶」六件作品及十二位彩印磁畫藝術家蓋手印之開幕儀式,並安排原民祈舞、醒獅獻瑞、參觀導覽及聯合座談等活動,並分贈現場來賓「彩印磁畫」年曆、屏美館展訊資料夾等禮物,還可以享受屏東特產等美食。 為推廣「屏東是一座美術館」的終極理念,配合開館展覽,屏東美術館也將安排參展藝術家親自導覽,及推出相關座談會、專題講座與教育活動,例如銀髮族、親子玩美術及藝術小博士等活動,讓各個階層族群都能領受藝術的感動,讓藝術家從生活中展現的創意活力和人文理念,灌注到廣大民眾的生命與生活當中,實踐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的理想。 其他活動訊息民眾可上屏東美術館官網http://www.ptcg.gov.tw/ptam查詢。屏東美術館開放時間為每週二至週日,上午9:00至下午5:30(每週一休館),歡迎各界蒞臨參觀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