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當代藝術連線 發揚台灣當代藝術實力 繼2007年歐洲大展的Grand Tour之後,2008年亞太各大雙年展的連結則繼續告示了全球藝術行銷的package化。在此同時,2008年北京奧運的開展,則表述了全球化資本主義以體育形態置入中國商業體系的各種可能;兩者都是全球化資本主義的完整體現。 體育和藝術同為人類文明中帶有信仰基調的活動,各自為肉體和心靈對於美學的追求表現;但是經過社會意義的詮釋,當代的體育和藝術體系被賦予了更多層的意義,包過了政治意識形態的表態(2007年聖火是否行經台灣事件、威尼斯雙年展主題展的爭議)、資本主義全球化的呈現(全球性運動項目的體系及體育彩卷賭博的發展、藝術市場的擴大和興盛),及國族性和合法性的正統化。 2008年為北京奧運年,此對於中國、香港、台灣兩岸三地具有各自特殊的意義,奧運的舉辦凝聚了華人世界的焦點,對於中國內地及香港更具有高度發展的意涵,但對於台灣的情狀卻增加了許多實質及情感上的矛盾。 「Play Stadium in 2008」一展期待以台灣年輕藝術家作品,多樣化地呈現體育/藝術/政治/社會議題中的各種關聯性與衝突性,其中包括了以身體可能擾起政治意圖的行為互動性裝置作品,或是更為純粹地以平面繪畫,展現台灣出年輕世代對於身體形象於運動場的多種想像。參展藝術家名單為:陳永賢、姚瑞中、林冠名、郭慧禪、羅展鵬、王蔘、張騰遠、王佳琪、張宇騰、劉瀚之、黃彥穎、王琬瑜、吳奇育與石政哲。 藝術家名單與作品簡述 陳永賢透過對於身體修行的禪修思考,在《站潮坐潮》作品中暗示了身體與時間流動的不對稱運行;在國際藝術圈中已頗具知名度的姚瑞中,作品涵蓋裝置、攝影、表演、錄像、雕塑等,這次同時展出了《歷史幽魂三部曲》與《萬里長征行動之乾坤大挪移》的錄像及攝影作品,用彈跳、倒立、漂浮於空中等身體行動強化出既定觀念中歷史場景的荒謬。被譽為極富詩意的創作者 - 林冠名,將展出《持續在轉》、《反覆、軌跡和延異》這兩部錄像作品,以運動中的身體的反覆律動去探觸難以言喻的某意識層的自由之感;一向以女性身體創作為題材的郭慧禪,在也趣藝廊舉辦完個展之後,也將於香港展出她的錄像作品《方塊人》,以不斷行進跑跳的虛擬方塊人,隨著行進中的過程逐漸微妙改變形體,象徵了個人於大環境之中歷經碰撞做折後的重生姿態;也趣藝廊也同時展出羅展鵬的最新作品《青春草莓族日誌18》,羅展鵬以其細膩的繪畫風格,利用〝射擊〞運動的主題表現了別具意義的諷刺意涵。德鴻畫廊所代理的藝術家王蔘,則是以互動式作品《幻境十戒序曲系列 – 冰雪的試煉》,創造一個與觀者身體互動的現場藝術裝置。藝術家張騰遠則以錄像新作《誰的風景》創造了一個眼睛運動的遊樂場,十分有趣;王佳琪的《黑金系列》以自由律動中的女性軀體訴說著女性內在面對著環境的恐懼與不安;張宇騰的平面作品《烏托邦》則是少見的以現實場域概念去編織ㄧ個幻化的虛擬世界,在真實與虛擬的強烈對比之下,略帶諷刺地對比著由奧運建構出來的美麗城市之於真實生活的北京市民。假動作展覽的參與者劉瀚之,在《來不及》錄像作品中,把「說話」當作一種機械的運轉:思考(回憶)→聲帶舌唇的運動,再經由空氣與耳膜的振動而完成,在跑步造成的喘氣形成對說話運動的干擾,呈現出一種不對等的流動速度;畢業於台南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碩士班的黃彥穎,詼諧的以輕功、游泳在作品《不運動者》中用本該運行動作的姿態對比了與物體之間的關係。2007台北美術獎得主王琬瑜在《Little Dancers》中以細膩優雅的攝影風格呈現了小小舞者流動的體態,年輕卻純熟的影像鋪陳讓人印象深刻;年輕藝術家吳其育在所呈現的是一件位於特定場合的行為作品 -《午後雷陣雨水上樂園》,將因工程建造所形成的溝渠及大洞想像成一個水上樂園的超長滑水道及水池,充滿年輕藝術家獨特的幽默與勇於嘗試;2008台北獎得主石政哲將呈現其得獎作品《彈跳‧日夜》,在此一計劃中用身體律動式的彈跳姿態對比台灣東西海岸日出日落的時間流逝,